高等教育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高考改革]招生考试改革的关键在于政策连贯性
来源:|发布时间:2018-12-10 17:59:16
       2014年12月16日和17日,教育部接连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四份重要文件,这是继9月份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教育部打出的一套“组合拳”,直接触及深水区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性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基本方针,作为“指挥棒”的招生考试改革常常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成长,每次考试制度改革都努力在统一考试与个性选拨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处于改革漩涡中的招生考试改革,经常面对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因而对各项措施的连贯性要求变得愈发强烈。
 
  改革首先需要关注各项措施之间的内部连贯性,亦即改革的科学性基础。美国学者富尔曼指出,一项改革常常会引发多项改革,而政策的漏洞只会越补越多。因此,围绕重大问题的各项政策不能相互矛盾、相互抵触,而应保持内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重视政策要素之间的相互补充和相互配合。此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如果仅仅出于公平的考虑,单纯地取消加分政策和自主招生,就无法实现改革设定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而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两项配套措施准确地进行了“补位”,四项政策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既可以保障改革目标的实现,又使改革不会造成“误伤”。
 
  改革其次要关注各项措施与现行做法的外部连贯性,亦即改革的合理性基础。按照新制度主义的观点,改革具有路径依赖性,改革措施无法完全脱离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因而改革的成功得益于与现行做法的某种契合。此次考试改革中关于高校自主招生的时间安排就体现了与现行考试制度之间的连贯性。既要防止高校自主招生的“掐尖”,又要保证高校的自主权,故将考试时间安排在高考之后、分数公布之前。关于高考加分的改革也充分地考虑到体育艺术特长生、省优秀学生在社会诚信缺失的背景下造成的不公平现象,既要保障对特殊学生的倾向,又要减少寻租空间。此外,现行的考试加分项目可以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形式进行更加客观的认定,从而也不会与现行做法相抵触。
 
  改革最后要关注各项措施与社会期望的连贯性,亦即改革的合法性基础。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改革具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单纯地改变系统的某个环节实际上无法取得稳定持久的改革成效。因此,改革措施必须与社会的期望和价值取向保持连贯性。此次考试招生改革的多项措施都剑指公平,综合素质评价和高校自主招生中对学生信息的公开、监督和申诉等相关规定,都是为了确保招生考试的公开公平。关于考试加分的政策则取消了在实际操作中“走歪”了的加分项目,只保留了不太容易弄虚作假的项目(如烈士子女等)。改革措施只有符合民众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预期,才能获得更好的合法性基础。

扫码移动端访问

Copyright ©  2019-2020 山东省当代教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01712号 技术支持:大众科技集团